从召回案例看车载雷达测试必须避开的3个坑
通过真实召回案例剖析车载雷达测试的关键风险点,重点揭示环境模拟不真实、目标覆盖不全面、测试周期缩水三大常见问题。针对电磁干扰、低矮障碍物识别盲区、零部件耐久性等痛点,提出搭建多场景测试环境、全高度目标验证、延长老化测试周期等解决方案,为提升车载雷达可靠性提供实操建议。
环境干扰测试不充分
很多工程师容易忽略真实道路的复杂电磁环境。某车企曾因未模拟雨雪天气对毫米波雷达的影响,导致车辆在暴雨中频繁误触发紧急制动,最终被迫召回2.8万辆汽车。建议在实验室搭建多频段信号干扰场景,用微波暗室模拟不同降水强度的影响。
目标识别盲区未验证
低矮障碍物检测失效
去年某新能源车撞上路面掉落轮胎的案例显示,测试时只关注常规车辆目标,却漏掉了离地高度<30cm的物体。建议用可调节高度的移动测试台架,覆盖从10cm到2m的全高度检测验证。
耐久性测试周期不足
部分厂商为赶工期,将雷达高温老化测试从行业标准的1000小时压缩到500小时。某品牌去年冬季集中爆发的雷达误报故障,正是由于未发现密封胶在长期冷热交替后产生的微小裂纹。建议至少安排三轮极限温度循环测试,每次间隔做防水性能复检。